去法国卢浮宫欣赏名画《蒙娜丽莎》,到乌兹别克斯坦寻找《一千零一夜》的童话故事,在土耳其乘坐热气球俯瞰奇特地貌,到肯尼亚观看壮观的动物大迁徙……
自去年年初出境游恢复以来,中国游客足迹遍及多个国家。中国已是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144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今年以来,出境游加速恢复,出行目的地不断增加,游玩体验丰富多彩。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4)》显示,2023年,出境旅游人数超过8700万人次,预测2024年出境旅游人数将达1.3亿人次。
今年,随着签证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国际航线加速恢复,中国游客出境游热情持续高涨。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五一”假期,出境游客达189.7万人次。
去哪儿网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球1035个城市接受了中国游客的酒店预订。5月1日出发的国际机票预订量超过2019年,创同期预订量的历史新高。多个对中国免签的目的地机票预订量超过2019年,哈萨克斯坦、阿联酋、新加坡等免签目的地机票预订量超2019年一倍以上。
携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中国游客出境游覆盖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超3000个城镇。近途及中短途目的地更受欢迎,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泰国等。西班牙、土耳其、奥地利、斯洛文尼亚、意大利等远途目的地游客增长较快。此外,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出境游九游娱乐文化 九游app官方入口增长明显。
记者从多家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了解到,暑期出境游预订火爆。中青旅遨游旅行董事长韩杰介绍,暑期出境游市场已迎来预订高峰期,咨询量同比增长200%,跟团游产品大多已成团。
众信旅游集团媒介公关经理李梦然说,暑期长线产品预订已过半,欧洲全境的预订最为火爆,塞尔维亚、波黑、黑山、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欧洲新兴目的地受到广泛关注。
如今,越来越多中国游客在出境游时不再以走马观花的游览为主,而是追求深度体验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中旅旅行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2024年巴黎奥运会为欧洲旅游市场增添新活力,法国深度游、周边国家连线产品咨询量大幅提升;英国产品增加亲子研学、主题探索类创意线路;新西兰冰川峡湾游是大洋洲的热门产品;随着东南亚一些国家实施免签政策,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预订量稳步上升;近期游客对肯尼亚动物大迁徙观光游的咨询量飙升。
“目前出境游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中国游客更偏好小团游和定制游;80后和90后成为出游主力;出游理由更加多元化,演唱会、音乐节、赛事活动等都能开启一场出境之旅;中国游客更追求松弛感和本地化深度体验。”携程出境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迪拜体验沙漠冲沙、在大阪逛公园、在吉隆坡品尝美食、在曼谷学泰拳等体验,都受到中国游客欢迎。”
韩杰说:“多次出境游经历使中国游客更加注重深度体验和与当地人的互动,而非单纯购物。”各具特色的交通方式格外受到中国游客的喜爱。“五一”假期,首尔至釜山、佛罗伦萨至罗马、伦敦至爱丁堡等境外列车线路迎来中国游客,携程境外火车票出行人次同比增长超400%。此外,乘坐马车、热气球、河轮等体验,也让中国游客深入感受目的地的风俗。
今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等节日期间,大批中国游客集中出游,带动全球旅游消费进入旺季。北京联合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张金山认为,全球旅游市场的全面复苏离不开中国出境游客源的全面回归。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认为,中国出境游是世界旅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稳定器,中国出境游的复苏发展将为世界注入强大信心和发展动能。
泰国旅游与体育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泰国接待中国游客超过175万人次,居各国来泰旅游游客榜首。泰国观光协会秘书长阿迪·猜拉达那农表示,2023年中国赴泰游客约350万人次,预计今年将增长至600万到800万人次。泰国将持续吸引和服务中国游客。
奥地利国家旅游局亚太区总负责人雷纳告诉记者:“为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到访,奥地利国家旅游局今年开展了一系列推广活动,重点介绍奥地利的音乐文化和自然美景。中国游客为奥地利带来大量旅游收入,特别是在购物、住宿、餐饮和娱乐方面的消费,对当地经济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中国游客的到访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带来了更多合作机会,同时也提升了奥地利在中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澳大利亚旅游局局长菲莉帕·哈里森表示,疫情前,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旅游客源市场。澳大利亚旅游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中国赴澳大利亚游客数量已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水平的51%。澳大利亚欢迎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到访,相信中国再次成为澳大利亚最大旅游客源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游客走出国门,在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的同时,也在展示中国形象,在与当地人交往中,展现中国人昂扬向上的姿态、开放包容的胸怀。
旅游是各国人民交往交流、相知相近的重要桥梁。第14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近日在陕西西安举办,出席高层对话的中美两国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间交往是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形势下,加强旅游合作,促进民间交往,拉紧人民友谊的纽带,将为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正能量。
近年来,中国加强双多边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举办旅游年活动。今年已推出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2024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年”、2024中国—坦桑尼亚旅游文化年等活动,促进了国家间的人文交流。
目前,中国共设立48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20个驻外旅游办事处和3个驻港台旅游办事机构,发起成立世界旅游联盟等国际组织,推动中外游客互访、文明互鉴。
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通过分析391名志愿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数千种分子,绘制出人体及其复杂生理过程的分子图。
(记者付丽丽)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今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55%,而今年10月至明年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会增加至60%,厄尔尼诺现象在此期间再次发展的概率微乎其微。
在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之际,我国决定面向世界各国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
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中昆仑山顶人工影响天气云水资源综合观测系统平台日前已完成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日前,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在《细胞》上发表最新工作成果,宣布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系统的问世。
将为我国下一代星地海量数据传输体系规划和我国新一代卫星地面站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9月上中旬,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参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记录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西藏实践。
“水库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相当于360个西湖。”站在160多米高的大坝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一脸自豪。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组建,并设有学术委员会。
眼下,在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的阿者科村,梯田即将迎来收割,不时能听到村民们在家里磨镰刀的声音。梯田红米、稻田鱼、鸭蛋等当地绿色特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让世界遗产品牌惠及当地群众。
一项新研究称,海洋鱼类的灭绝风险远高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初步估计,从2.5%增加到12.7%。法国蒙彼利埃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发和保护部门研究人员称,IUCN撰写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覆盖了超15万个物种,指导全球各地保护最受威胁的物种。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和天文技术实验室近期基于机器学习,合作开发了快速计算恒星—行星系统潮汐演化的方法。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中部地区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据《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显示,自2009年第一个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技小院数量快速增长、参与主体愈加丰富,目前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15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其中,参与专家达2700余名、入驻研究生1万余名。科技小院发展模式日益成熟,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织力量。
药品监管部门坚持以“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效率和公平,统筹监管和服务,有效保障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1至8月,国家药品抽检共计20696批次,合格率为99.43%。
国内首台工业级盾构滚刀智能换刀机器人、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元宇宙数实融合应用……
医生在浙江,患者在新疆。一场跨越近5000公里的5G超远程机器人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正在进行。只见医生在机器人手术操作台上,灵活地操控机械臂;手术室中,机械臂收到指令,精准地完成各项手术动作……目前,浙江各医院已完成50余例援疆5G超远程机器人手术。
每一项重大科技应用取得突破前后,均有对其理论上的持续争论。著名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引发的人与仿生人之间界限的讨论虽产生于20世纪,但一直延续至今,其蕴含的法律问题是人工智能究竟是否具备法律人格。
移动物联网是以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为载体,通过多网协同实现人、机、物泛在智联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据了解,“晓医”依托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基于大量资深中医诊疗经验和专业知识图谱数据,构建了规模大、覆盖病种全的知识库,包括中医病症知识“400+”种、穴位知识“400+”种、常用中草药“300+”种、古代医案“6200+”份等。